2017年4月13日晚19:00点,土木工程系第4届优秀校友,曾任安徽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、安徽省公路管理局总工程师、安徽省交通厅总工程师、安徽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荣誉理事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效尧回母校作了以“工程哲学——桥梁建筑风格演化”为主题的精彩讲座。院系领导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讲座,学院王丰胜副院长主持了讲座。土木工程系王常才主任、肖玉德副主任、部分教师及土木系的学生们聆听了此次讲座。
刘效尧教授首先从工程哲学的定义和内容谈起,接着又从建筑风格演化、桥梁风格演化、后现代桥梁风格、构成主义桥梁风格、中国桥梁风格演化、桥梁的消亡、桥梁的复活这七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深度解读。通过展示的百余张图片,刘效尧教授从哲学方面分析了从公元2000年前到近现代各式各样的桥梁风格的演变,并引用达尔文的“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壮,也不是最聪明的,却是最适应改变的”理论希望同学们学会从哲学角度看待桥梁建筑风格的演化,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,在桥梁行业做的好的不一定是名校,只有适应社会发展,才能取得成功。刘效尧教授对待专业、科研的精益求精、严谨细致的态度,让我们领略了“大国工匠”之风。
最后,王丰胜副院长作了总结,作为土木人应以此次讲座为契机,进一步了解国家对桥梁工程发展的需求,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新使命,希望土木学子在校期间能静心学习,获得知识,不断雕琢自己,培养专注执着的“工匠精神”,在以后的工作中践行“工匠精神”,实现自我飞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