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青年工作和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,7月16日至17日,航运工程学院组织6名师生赴阜阳市颍东区杨楼孜镇汤圩村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紧扣“青春建功新时代,乡村振兴显担当”主题,通过知识科普、安全宣教、文化传承、红色教育等多元举措,将专业特色与乡村需求深度融合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学思想、强党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”总要求,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。
一、航运知识润童心 海洋梦想启航程
7月16日下午,汤圩村小学的教室内热闹非凡,一场别开生面的航运知识小课堂在此拉开帷幕。学院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以“航运联通世界,梦想点亮未来”为主线,通过生动有趣的航海故事、直观形象的动画短片,系统讲解船舶分类、构造原理及航行奥秘,深入浅出阐释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、民生保障中的重要作用。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,在互动问答中探索蓝色国土的无限可能,一颗颗“航海梦”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悄然萌发。



二、安全防线筑根基 守护成长助远航
同日下午,针对乡村儿童安全防护需求,学生们利用专业所学急救知识,精心组织个人安全与急救知识教育专项活动。志愿者以“生命至上,安全先行”为理念,通过播放安全教育专题影片、现场示范救生衣规范穿戴流程、详解溺水救援“黄金法则”等方式,系统传授水上安全知识与自救互救技能。安全知识竞赛环节中,孩子们踊跃抢答,将所学知识转化为防护本领,优秀者获颁荣誉奖品,形成了“学安全、懂安全、守安全”的良好氛围,有效提升了乡村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。



三、科技体验强实践 匠心筑梦共成长
船舶模型制作与游戏体验活动现场气氛热烈,成为当日的“人气焦点”。志愿者带领乡村儿童共同制作南湖红船、雪龙号破冰船、海军驱逐舰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船舶模型,在拼装、调试的实践过程中,讲解船舶浮力原理与结构力学知识,让小朋友亲身感受科技魅力与工匠精神。模型试航环节中,小小“航海家”们在志愿者指导下操控船只,直观理解航行规律。随同开展的投壶、套圈等趣味游戏融入团队协作理念,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,实现了“寓教于乐”的育人目标。





四、科技兴农探新路 产教融合助振兴
17日上午,团队走进颍东区名扬现代农业种植基地,开启“科技赋能农业”研学之旅。在这片拥有800亩葡萄种植园与300亩梨园的现代化基地,同学们与农技人员深入交流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经验,实地察看滴灌系统、生态种植模式等科技成果,亲手参与农产品采摘劳作。通过“看、问、学、做”,深刻认识到科技对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作用,进一步坚定了“扎根大地、服务三农”的责任担当,为推动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积累实践经验。





五、古韵传承守文脉 非遗传承育新人
17日上午,团队探访程文炳故居,开启“探寻历史文脉,传承文化薪火”主题实践。在青砖黛瓦的清代徽派建筑群中,聆听程文炳将军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,感悟家国情怀;在民俗非遗展馆内,近距离欣赏彩陶、剪纸等皖北传统技艺,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。志愿者与当地村民深入座谈,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神密码,立志以青年之力活化文化资源,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。





六、红色基因永传承 砥砺奋进新征程
17日下午,团队赴阜阳市和平公园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了“传承红色基因,汲取奋进力量”主题教育。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,成员们通过珍贵文物、历史图片与详实史料,系统学习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。英烈们的事迹让每一位成员深受震撼与洗礼。大家纷纷表示,要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奋斗动力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青春誓言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智慧。





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,航运工程学院“蓝海逐梦”实践团队紧扣时代主题,立足专业特色,将知识传播、安全教育、科技普及、文化传承、红色教育有机融合,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、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。下一步,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机制、优化实践育人体系,推动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化发展,引导广大青年在基层一线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让青春之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绚丽绽放。(航运工程学院 王晨)